奶奶最懂得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9

主演:大米,Jamie,Bilbow

导演:Ryan,Pyle,朱乐贤,大米

 剧照

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2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3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4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5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6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3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4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5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6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7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8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9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3 05:12

详细剧情

《奶奶最懂得》是由腾讯视频出品,企鹅影视和RYAN PYLE PRODUCTIONS联合制作的美食纪录片,腾讯视频全网独播。该纪录片将跟随主持人大米的脚步,旅行中国,去往8个城市,探访16 位奶奶,寻找失传的菜谱、寻找最朴实的情感,捕捉最动人的瞬间,探索隐藏在中华大地角落里的家乡味道。

 长篇影评

 1 ) 适合下饭的美食节目

纪录片《奶奶最懂得》 节目很有温度,很治愈,虽然节目中的奶奶来自中国的不同地方,但她们都一样,一样的温暖,一样的慈祥,一样的朴实,一样辛勤劳作了一辈子,一生为家人儿女操劳。 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奶奶,小时候奶奶也给我做很多好吃的,现在不常和奶奶一起生活了,一年才见一次,我的奶奶也常说自己老了,想念她做的菜,更想念她! 怀念奶奶做的白菜汤,土豆炖肉,玉米馍馍,醪糟汤,手擀面,虽然都是些家常菜,但总是那么好吃,无可替代!

 2 ) 堪称《天涯厨王》第2季

以前10套有他一个节目《天涯厨王》很有意思,一个老外去田间,也去大酒店,学厨,了解食材也了解风土人情,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当地的代表食材做不一样的食物。说实话,做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不太引起我的食欲,对偏西式的饮食兴趣不大,不过这个过程,他和每一个人的交流、互动非常吸引我。不得不说,大米的中文真的不错。

 3 ) 晓卿推荐的节目,追起。

挺好看,外国人探访中国民间美食,还是老一辈人的手工制法,只怕以后会失传了,可惜。

寻访人是三十岁的外国大男生,爱笑有礼貌,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的创新美食,哈哈哈哈,太西方化了,哈哈哈哈,真的外国人,鉴定完毕😂

第一集一位老奶奶接到大米给她做的汤面,开玩笑说比儿子还好咧,笑死我,特真实。

 4 ) 眼睛会了,奶奶最懂得笔记

1金华潘周家 1.1长寿面 一斤面粉半两盐100米面条 和面 打面 切条 抹油 拉搓 两竹棍拉开 晒 分开 鸭肉的脂肪多 意大利汤底:胡萝卜 芹菜 葱 7分钟溏心蛋 1.2腐竹 黄豆去皮 榨豆浆 煮豆浆 温差使表面凝固 挑出一张 晾晒 接着凝固… 倒入巧克力粉—巧克力味的豆腐皮

2休宁木梨硔(啊啊啊啊 我的超爱) 初冬的冬笋 2.1米粿 艾叶(可直接吃)煮软的水 和米粉 包馅 做成米粿 可蒸 可煎 洋蓟(朝鲜薊) 意大利:先烫水(或鸡汤白葡萄酒煮) 再黄油煎 意大利面 番茄 辣椒 香菜粉 罗勒酱 将艾叶捣成酱当做罗勒酱 2.2腌臭桂鱼 交通不便利 一百年前出现 干辣椒 八角 大蒜 姜 大量盐 腌制二十天? 煮放米酒 黄豆酱等

3纳西族玉湖村 3.1月饼 面粉蒸熟 红糖 油 和面 包核桃 烤 苹果派 肉桂粉 苹果 炒 加水 做派的底 面粉 姜粉 桂皮粉 黄油和面 洒在苹果上 烤苹果派 最后淋上蛋清奶油

4四川丹巴县中路藏寨

4.1布谷肉: 肉灌进猪肚里

4.2血肠:血 花椒粉 盐 生姜 蒜 灌进肠子里 煮 针扎判断是否熟和防止破裂

4.3酥油茶:清茶 牛奶 zhanba 酥油 盐 反复打(搅拌)煮

5贵州贵阳肇兴侗寨(侗族)

5.1油茶:油炸米+茶水 最后撒上花生和葱

5.2牛瘪:牛胃里未消化的草

姜 烤过的橘皮 辣椒 花椒 去腥

黄栀子(药材)

丝瓜布(老丝瓜囊做成布)

野芹菜 香料 有茴香的味道

5.3肉球拌番茄酱

番茄酱:番茄去皮 油 蒜末 盐 糖(太酸放点糖)

肉球:肉末 盐 孜然粉 黑胡椒粉 欧芹粉 洋葱碎,蒸熟,煎焦

5贵阳黎平县水扒村(水族)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5.1贵州鱼:姜蒜辣椒捣碎 盐米酒 罐在鱼身里 再用韭菜包鱼 可以蒸十二小时以上

5.2法式鱼包柑橘:血橙 柠檬 莳萝(茴香的弟弟 配鱼很好)盐 欧芹 橄榄油 塞鱼肚子里 用吸油纸包上 蒸

5.3英国烤土豆:加迷迭香 蒜

炒土豆丝:油 迷迭香 蒜 辣椒粉 盐 奶酪丝

6福州平潭县白胜村

6.1八珍炒糕

炒各种食材 酒 辣椒酱 耗油 盐 水 最后关键勾芡(地瓜粉 放很多)炒好的花生米 抢过葱的油

6.2咸時(和安徽的米粿很像)

番薯蒸烂 加番薯粉 做成面团等下包

猪肉 耗油 姜汁 海蛎 蔬菜 炒熟

包好蒸

6.3鱼派(这个简单稀奇 有空做!)

白酱:黄油 面粉 分拨放牛奶 把面粉炒熟且没有颗粒 白葡萄酒 盐 欧芹碎 小茴香 胡椒粉 葱 蒜 柠檬汁

拌入海鲜 豌豆

番薯蒸熟捣成泥 铺在最上面

入烤箱

7广西东部黄姚古镇

7.1芋头扣肉

酱:葱泥 酒 豆腐乳 南乳 冰糖 醋 五香粉 生抽 花椒 姜

整块肉放水里煮 炸芋头块 炸整肉后切块 芋头肉片交错摆放倒入酱后蒸 倒扣在碗里放葱花

7.2菲律宾椰奶芋叶

葱姜蒜炒五花肉块 放虾酱 芋头 椰浆 芋头叶子 辣椒

7.3豆腐酿

用豆腐包肉泥(猪肉泥和葱盐)油煎后放水蒸熟

多剩的豆腐脑放在绒布里用石头压成豆腐

7.4豆腐布丁

核桃脆:糖多量 一点盐(咸焦糖很流行) 干柠檬 黄油 一点水 小苏打(帮助更脆)加入核桃碎 搅拌后晾凉

草莓樱桃加水煮成酱

豆腐和融化的黑巧克力蜂蜜搅拌成泥

豆腐和融化的白巧克力百香果搅拌成泥(白巧克力比较甜 用酸中和一下)

把酱和核桃碎放在泥上 OK

8海南三亚

新村港

8.1气鼓鱼粥

姜 橘皮 胡椒 盐 米 煮粥

气鼓鱼(咸水鱼) 煮后拔刺 跺小块 倒入粥加葱

8.2东南亚春卷

酱:香茅 葱 姜 蒜 蜂蜜 黑胡椒 辣椒 青柠 鱼露 捣成泥(东南亚口味 酸甜辣)

酱摸在鱼里外 多些蜂蜜 (使鱼炸出来更脆)炸鱼

配菜:胡萝卜 萝卜 香菜 用醋泡

青芒丝 菠萝 牛油果 用醋泡过的辣椒(去辣)炒过的花生

用米皮包 气鼓鱼 配菜等完成

8.3南湾村椰子鸡(最最最简单)

把鸡块放入椰子里蒸 (椰壳就是容器)(不用其他任何调理 前提新鲜)

8.4意大利饺子

面粉 鸡蛋 扮成面团 放十几分钟

汁:蟹壳汤 加入烤过的番茄辣椒捏碎 浓缩

馅:蟹肉柠檬丝

包馅煮熟淋汁

 5 ) 记忆中有那么一个味道专属 总有一天 再也吃不到 再也忘不掉

#豆粒推荐# #奶奶最懂得# 奶奶最懂的 | 美食/人文/纪录片/中国大陆 记忆中有那么一个味道专属 总有一天 再也吃不到 再也忘不掉 吃货的世界应该是什么亚子 大米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8个城市探访16位奶奶 只为寻找最温暖的家乡味道 奶奶们用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 将平凡的手艺做成孩子们心中最佳 留下一道道炫丽永不消逝的彩虹 推荐指数:⭐⭐⭐⭐️⭐ 大米主持

 6 ) 奶奶最懂得,走胃又走心,强推

一个普通话十级的老外厨师“大米”

一群身怀古法绝学的奶奶

一部宝藏美食纪录片

东方传统美食、古法工艺与西方的融合,不仅道出了美食的无国界

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间风味的惊艳

更是教我们懂得了美食是她们链接家与儿女的摩斯密码~

奶奶,是美食的传承者,奶奶,更是家的守护者~

太喜欢了 这样暖心治愈的美食纪录片

美食不仅仅只告诉我们食物是怎么做成的,美食更应该让我们看到背后宏大的食文化和在食物中寄寓的乡情和爱。这才是好的纪录片。

要奶奶们同框,真感人

 7 ) “奶奶你是什么星座的?”“圆圆座的!”

奶奶们真的好可爱~好多菜色又简单又好吃让人跃跃欲试!

其实所谓的家,就是家人在的地方,如果家乡不再有长辈在,那也不是真正的家乡了。

中国人多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奶奶做饭照顾起居,爷爷负责带着玩~所以提到奶奶,总是会想起她做的家乡菜,像我奶奶(外婆)做的炒瓜子,红豆汤圆,面疙瘩都很好吃,可惜她现在都不做饭了,还天天挑剔我们做的难吃🤨

说真的,我外婆老了以后真的让人讨厌,讲话特别不好听,人也特别悲观,不但自己悲观还非要传播给你,只相信自己不相信真相,所以我一度以为人老了一定都会变讨厌,一想到以后也会变成这样讨厌就很忧伤。但看了这个片子以后,我发现老人家也可以很可爱啊,也许是性格决定的吧,以后我也要做一个可爱的老太太。(当然也不排除对着外人和家人态度不一样)

不知道是哪个企划了这个美食纪录片,选择的角度真的很棒。

就是我看的时候老觉得大米牺牲好大,一个外国人,不是在吃猪下水,就是在吃鱼眼睛,甚至牛胃里的消化液😂赚钱不容易啊!

 8 ) 高手在民间,奶奶最懂得

这部纪录片的特点是中西碰撞,主持人大米是英国人,他拜访的奶奶都生活在中国农村。片里所用食材都是当地特产,奶奶教一道菜,大米将核心食材用西式做法再做一道菜分享。

首先,这是视觉的盛宴,味蕾的骚动。从豆皮包到巧克力豆皮,从鸡蛋长寿面到法式鸭肉汤面,从芋头扣肉到菲律宾椰浆芋叶,从八珍炒糕到西班牙海鲜炒饭,从咸榯到鱼派……美食跨越地域对话、变身,让人看到文化的异曲同工。比其他美食纪录片亲切的是,这部片子里的“大厨”都是民间奶奶,做的才菜都是家常菜,做菜步骤拍得很清楚,感觉大概率可以自己复刻哦!

同时,这部片子带着满满的人文关怀,奶奶和大米双向治愈。片中的奶奶大都60岁以上,有的甚至超过八十,居住在并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从大米的谈吐和他讲到的自身经历可以判断出,他的出身应该挺优越的,衣食无忧,家教良好,但是他跟奶奶们的相处温暖友善,没有距离感。印象比较深的有,他叮嘱一个奶奶要给家里的楼梯加扶手,他担心奶奶年纪大了上下楼梯不安全。还有他跟平潭独居奶奶一起吃海鲜炒饭时,奶奶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大概是以前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吧,大米很体贴地抱了抱她,告诉她她在平潭有很多朋友,这样的生活也很好。另一方面,奶奶也给大米带来了温暖的回忆。比如大米吃芋头扣肉时会想起以前照顾他的保姆,用豆腐花做甜品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睡觉前爸爸会给自己讲故事。

打动我的还有里面可爱的奶奶们!“奶奶你是什么星座?”“圆圆座。”一边做丽江粑粑的奶奶一边如是答道。可能奶奶真的不知道什么是星座吧,但是突发奇想了“圆圆座”真是戳中萌点。还有教大米做芋头扣肉的古奶奶,一边伴着音乐跳舞,一边监督大米做菜,“放快点”,真是两边不耽误。看着这样的奶奶,我由衷地感慨,真好!其实新闻报道里总说广场舞大妈扰民,但是其实换个角度想想,自己家里的妈妈、奶奶上了年龄后能少被儿孙的琐事纠缠,保留自己的生活节奏,出去跳跳舞什么的,这是多么幸福的状态啊!

总之,力荐这部纪录片!看它,看它,看它!

 短评

盛赞这部纪录片的创意和选角。主持人非常有礼貌,而且很会举一反三。不仅尊重了东方传统饮食文化,也推荐西方与之相似的烹饪艺术。好看又有趣。

5分钟前
  • Eeu
  • 力荐

不错,下饭。奶奶是一个家味道的传承,奶奶做什么小时候吃的就是什么,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口味习惯。片子一部分介绍传统做法,另一部介绍主持人做的中西合并的创新菜,以一个老外的视角看现在的农村中的老去的劳动者以及她们身上所传承的劳动技能,蛮好。

10分钟前
  • 黄大治
  • 推荐

这部纪录片实在太棒了,在众多美食纪录片中脱引而出,主要是因为大米并没有站在旁观视角去探索美食,而是通过自己去交流去学习来寻找最地道的味道,而相对应的回馈是就地取材做一份料理,真正的中西结合,除了能改变当地人对食材的认知,也算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文化交流呀!

15分钟前
  • 毕娑
  • 力荐

“我是大米,美食是我的第一语言。”宝藏纪录片。每一集两位奶奶两道各地传统家常菜,大米则在奶奶们料理的基础上,创新制作两道中西合璧的菜式。关乎亲情、民艺、传承……当然也关乎美食本身。太期待他走遍中国,希望能有第二季。

19分钟前
  • 伊夏🪀
  • 力荐

特别紧凑的节目,二十几分钟里,2道当地美食,两道自己做的中西合璧的美食,然后还特别会跟奶奶聊天,每个奶奶都很可爱……

24分钟前
  • fish
  • 力荐

这个就是记忆中中国的老味道吧· 很暖的·

26分钟前
  • 只为你而来
  • 推荐

大米是我最爱的中国美食节目大厨,他亲切热情接地气。奶奶最懂得不光是关于美食的节目,更是关于她们的人生故事。虽然都是在旅游村镇,很多家一看就是旅游业者,但这样的节目,还真的挺勾乡愁的。7

28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推荐

换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美食,虽然深度不足,但是诚意满满,最妙的是做到了中西合璧。

32分钟前
  • 深溪虎
  • 力荐

大米情商极高、可爱,奶奶们常常流露出“你这个笨小子动作太慢,我来!“的神情,哈哈哈

37分钟前
  • 费纸姬
  • 推荐

大米真不错,期待第二季!哪里美食节目都没有郑州,但最合自己口味的还是家乡美食。

38分钟前
  • 𓆡𓆝𓆟𓆜𓆞𓆝𓆟
  • 推荐

虽然有摆拍痕迹,但我非常喜欢这个片子。希望有更多的人发现那些原生态的美食,也有更多的人能和这些深藏不露的奶奶们说说话

39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职业病了。自己也跟拍过各种知道个中艰辛。美食纪录片不好好在厨房做我就觉得摆拍痕迹太重了。这种为他在泥地里捣珐琅锅的然后还要重新烧几份摆盘给拍的心痛和回忆上头严重抵消了表现出的烟火气。(我是非典型观众)

41分钟前
  • 🪐丧甜治多心
  • 还行

奶奶你什么星座 我们圆圆座

43分钟前
  • Plankton
  • 力荐

大米很懂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人情世故。比如烧鱼时大锅起火,就一句 年年有鱼,红红火火,真是人才。

47分钟前
  • 青石
  • 推荐

牛瘪印象深刻

48分钟前
  • Ig
  • 推荐

奶奶们真是各有各的人生阅历,各有各的性情、可爱!想起了我的外婆!大米也蛮可爱的。

50分钟前
  • 大茜大茜
  • 力荐

跟这普通话十级选手逛吃

54分钟前
  • 塞林格的考拉
  • 推荐

没有说教,没有旁观评论,没有假大空的文案,一个英国人甚至比中国人更能平等的看待中国的民间美食,并且亲身参与其中

56分钟前
  • 气质女孩放响屁
  • 力荐

外国人视角的中国乡村和美食,真的很好看

60分钟前
  • 落北
  • 力荐

尴尬

1小时前
  • 肉肉肉肉肉肉肉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