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喜剧片台湾2007

主演:钮承泽,张钧甯,柯奂如,陈希圣,吴贵椿,连奕琦,蔡信弘,屈中恒,丁宁,王俐人,修杰楷,郑元畅,陈嘉桦,邱毅,蔡康永,徐熙娣

导演:钮承泽

 剧照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2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3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4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5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6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3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4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5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6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7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8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9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50

详细剧情

  本片是一部mocumentary(伪纪录片),受访嘉宾包括台湾立委邱毅,知名艺人蔡康永、小S、Ella等。  因主演台湾新电影《小毕的故事》、《风柜来的人》等被观众认识,执导偶像剧《求婚事务所》、《吐司男之吻》等被观众熟悉的豆子(钮承泽)就“是否幸福”街头随访台湾民众,众人皆摇头,随后他与“哈拉之友”陈希圣(杨德昌《一一》等电影的制片人)、冯家瑞(台湾偶像剧之父)等聊起台湾包括传媒在内的种种混乱现状,认为皆是政治的怪力乱神所致,越讨论越兴奋,拍一部mocumentary的念头蹦了出来。  拍片计划如下:摄影机记录下以施明德作后台的演员拔下立委邱毅的假发、男主角在总统府前自焚、开车直撞总统府等的过程,让观众误以为这些事没经过设计,看会引发怎样的反应。在台湾惹怒民众的陈水扁有被人称作“鸭肉扁”,因为他的名字发音与台北一家位于武昌街与中华路转角处的“鸭肉扁”店名相通,民众如此称呼有可随吃随骂的意思,片名因之定为《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很烂俗又很革命。紧接,陈希圣答应做了制片人,由豆子公司的职员组成的新剧组正式成立,而拿到国片辅导金的批文(钮承泽的确以该计划在2005年拿到过350万的国片辅导金)之后,便是豆子和陈希圣四处找投资、演员等事宜。  不料开拍即噩梦:男主角屈中恒一听拍摄计划并且需要自己融资,当即逃之夭夭;公司户头空空……豆子为了找到投资好让影片如期拍摄,做了诸多令他回想起便懊悔不已的事,过程中台湾电影业不景气导致的电影人的尴尬求生一览无遗。而与某女演员“车震”一事被媒体广播后,他与宁宁(张钧宁)本身存有问题的夫妻关系更是几乎崩溃,加上无法释怀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与母亲有关的往事,他的人生似乎在一瞬间步入万劫不复之境。

 长篇影评

 1 ) 【3】情非得已之你不一定知道的东西

For 网易

http://ent.163.com/08/0911/14/4LIMT3IG00031NJO.html

玩人的伪纪录片

你快乐吗?不快乐。

政局混乱,社会不景气,拍电影的怎么办?听上去是不是很像《全民大闷锅》的开场白。豆导和几个朋友瞎聊,想要拍一部伪纪录片,极尽讽刺揶揄之能事。什么是伪纪录片,豆导说了就那个《厄夜丛林》——即内地影迷熟知的《女巫布莱尔》。它的后面我们还可以加上近几年的《波拉特》、《总统之死》,统统都是。

听到这里,你会说原来不过如此,玩人的东西嘛。一开始豆导是打算制造场惊天动地的风波,不过他很快发现掉进这场风波中心的人是自己。

大制片人陈希圣

那位带着眼镜,看上去不大精明又时常失踪的中年男子是不是很眼熟啊?说眼熟是因为他还演过《一一》里的阿弟,就是开头跟萧淑慎结婚、后来闹自杀的那位衰男。现实中的他就叫陈希圣,曾担任过《一一》等影片的执行制片人。所谓执行制片,就是打理并监督制片方所交付任务的一个角色。

开头钮承泽几个人乱哈拉的时候,谈片名时要灵感,说到KUSO一个火辣点的,陈希圣报了一个毒害过无数内地青少年的《古惑仔之只手遮天》,基本可以看做是有真实写照。他作为《古惑仔之胜者为王》台湾方面的工作人员也是担任执行制片一职,第六部“ 古惑仔”也有很深背景,含有2000年“520阿扁上台”等政治暗示。

后来他也以《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的制片人出现,不过没能圆满完成任务。中途还私下掏本子想另干几票,不得了啊,那可是吴念真和苏照彬。

哈拉之友对对碰

除了陈希圣,开头钮承泽那帮老友还有冯家瑞,就是那位被称为“台湾偶像剧之父”的胖子。话说他的确不容易,更不是浪得虚名。尽管有模仿日本偶像剧等批评,几部片子却成功让本土自制偶像剧从日韩夹击中杀出一条活动,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冯家瑞打造的电视剧包括《流星花园》、《蔷薇之恋》、《恶作剧之吻》等,听上去多少有些耳熟吧。因为钮承泽本人也是拍摄偶像剧出身,所以这部片子里与电视剧有关的演员和内容确实不少。

说到F4与《流星花园》,2001年《流星花园》播放一度被引进到大陆,最后不幸夭折,但在网路上却传播甚广(由此可见偶像剧的猛烈程度不是吹出来)。应该还有不少人记得,它的片头曲就是庾澄庆那首《情非得已》,就是被豆导iPod随机到的一首歌曲。最后给拿来当片名了,还加上“之什么什么” 来搞大气场。

另外两个朋友是魏伯勤,绰号大宝的台湾配音男演员。另一个是黄健和,跟张作骥是侯孝贤《悲情城市》的副导演,陈怀恩的好朋友,大辣出版社总编辑,《练习曲》中客串一配角,还替影片一起出过书。

这五个人说扯的东西,除了政治方面内容对内地观众可能会相对陌生,像陈哲男等名字、1994年台北市长选举,其他并不难理解,比如钮承泽讲被从绿营的庆功人群里出来后,黯然神伤什么的(他是中间选民)。

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

这个名字对内地观众来说可能有点门槛,该不会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吧?不过片中也有提示,其实武昌街是一家位于台北武昌街和中华路转角处的 “鸭肉扁”店。陈水扁引火烧身时,因为谐音相通,他也被唤作“鸭肉扁”,意思是可以随吃随骂。鸭肉扁其实是鹅肉,可以沾酱吃,配上米粉或者下面,有去台北的记得不妨一试。

钮承泽的意思是要在那里策划一场以施明德为主角的社会风暴,拍下来就是他想到的伪纪录片了。必须指出的是,《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作为一个计划确确实实存在过,也就是在钮承泽拿到2005年的国片辅导金后,他一度以这个计划开始进行拍摄,并有一些进展进度和八卦爆料流出,不信的人可以去 Google下“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钮承泽”。

钮承泽想到伪纪录片一点原因是因为好玩,另一点是台湾纪录片在2000年后确实有起色,《无米乐》、《翻滚吧,男孩》到《奇迹的夏天》,虽说不是什么皇皇大作,但口碑倒是不错。因此不如反其道行之,看看伪纪录片的市场大不大。这部伪纪录片知道结尾都没有拍成功,我们看到的剧情片却出现了。

辅导金的千言万语

很关键的内容,影片前半部分多次提到“辅导金”。一般观众可能不会去深究辅导金三个字的意义,但在台湾电影圈,几乎没人能无视这三个字。钮承泽和他的红豆公司之所以会捉衿见肘,其实就是后来没投资、闹钱荒。他手头的大条只有可以动用的350万辅导金,还要分期到帐。《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是 94年(2005年)的辅导金企划案,被分在了新人组,只拿到了最低的350万,折合人民币是100万不到。另外,顺便说下新人组陈怀恩的《练习曲》是 500万,旗舰组的侯孝贤《聂隐娘》就有1500万。

关于辅导金的争议,岛内有过很多声音,现在的趋势有点越辅越“倒”、血本无归。外来片强势,本岛市场有限,除了李安这样的华人之星外,观众鲜有买其他人的账,更何苦李安过半精力是放在了好莱坞。选择国际路线的导演,经过这十几年,他们被证明根本达不到前辈的高度。很多人都看穿了,辅导金的数额投入放内地都是小菜级,但问题就在于台湾国片已经兵败如山倒,本岛市场完全沦陷,养不活自己的影片,所以只有花纳税人的钱来养活拍电影的人。多数台湾电影已经必须依靠国片辅导金才能开拍,导演抢破头去拿到那一份额。

辅导金出发点是好,可惜制度不健全而被滥用,辅导金丢出去后,效果往往自得其反(例子有朱延平和《六号出口》等一类影片)。治标不治本的辅导金说明:重视电影并不是政府出面砸钱这一行为那么简单,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整个台湾电影的生态环境,反而会更加恶化。又或者如影片里听到有股市内线消息,拿出去炒股血本无归,这里就有点讽刺没有追求的台湾电影人。

就说这一两年,《基因决定我爱你》、《刺青》、《夏天的尾巴》、《六号出口》、《最遥远的距离》、《穿墙人》、《流浪神狗人》、《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以及还没出现的《蝴蝶》,全部要靠辅导金。甚至即便有了辅导金,《蝴蝶》等片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难产。至于申请过程里面的拉帮结派、暗箱操作,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台湾电影就是这样

电影里,称兄道弟的黑帮老大乌龟似乎没给钮承泽帮上什么忙,反倒是添了不少乱。实际上有证可查,电影圈与黑帮圈有染的事情不要太多。香港像 90年代李连杰经纪人之类事情就不提,朱延平自言曾被枪指着头拍片,也算是导演版本的刘嘉玲事件。另外许不了、颜正国等电影明星也是时运不济,侯孝贤女儿嫁给台湾黑道大哥儿子也一度登报。

不过这些只是边缘作料,只能说明电影导演和明星有时候是高危职业。换成80年代的侯孝贤,他抵押了房子来帮助杨德昌拍摄《青梅竹马》,自己主演,最后票房惨败。张毅卷入第三者插足的情感风波,不得不提前隐退。蔡明亮省吃俭用,事必躬亲,似乎摸出了作品在台湾的一片天。他们躲过内部倾轧,打造淬练后成为了高手级别。后来者就没这等好运了,形式逆变。真有苦尽甘来的一天,他们大可以对片落泪,不过现在来看还没到头。目前合拍片成为大势所趋,台湾导演如何应变,融入华语圈还是一大问题。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里,钮承泽要找母亲借钱,为了找投资什么下三滥的方法都使出来了。现实层面上,钮承泽请亲友出镜客串包括自导自演,其实都是省钱一招。另外“配乐我们去找欣芸或找萱萱”,还有周迅金马奖10万元奖金的无偿帮助,也是不择细流、降低预算。这也从侧面充分说明了台湾导演似乎要广交好友、拉人投资、东拼西凑、抵押房子、糟蹋生命才能拍成一部电影,不过这是往向善的角度想了,多少计划胎死腹中,那就不得而知。

所以,也不难理解钮承泽为什么用HD高清拍摄,一方面是为了弄出看上去偏粗糙风格的纪录片,一方面是高清数码比烧胶片省钱。从世界大势来看,能像王家卫、姜文那般浪费胶片的导演是越来越少,贾樟柯、科波拉、大卫•林奇等导演都先后走上了用HD拍摄的道路,乐此不疲。

五花八门的对号入座

爆料天王邱毅

关于这位热门政治人物的名字,几年来可比惊弓之鸟陈水扁和率领红衫军发动天下围攻的施明德。去年入狱的邱毅以光头形象出现,原来他曾因为“顶上秘密”被开涮过假发问题。索性剃了光头进监牢,再坦荡荡出来。

扮演“让蓝营爱之欲其生、让绿营恨之欲其死”充满矛盾的一个角色,邱毅的一席话也是说得情非得已。我们可以很微妙地推论,来自官场的邱毅离开政治表演,私底下的他、午夜梦回时的他是个什么样的普通人。

屈中恒

2006年和萧淑慎等一批人卷入台湾艺人吸食大麻毒品案,他和庹宗康起初抵赖后承认吸毒,痛哭不止、泪流满面。庹宗康、屈中恒和钮承泽都是国光帮的艺人,所以私交甚密,国光即为现在“国立台湾戏曲学院”的前身国光剧艺实验学校。

屈中恒长期担任过李连杰的幕后国语配音(他配音过的其他人还包括刘德华、刘青云等),主演过《运转手之恋》等片。电影里屈中恒讲起某某吸毒被抓去勒戒蹲牢房,调侃对象其实正是自己,后来他也开溜得不见了踪影。

丁宁

台湾有许多类似的艺人,上上综艺节目,取悦下观众什么的。本岛实在没了市场转投大陆,总之吃定演艺这碗饭。丁宁的处境一半是钮承泽说的那样,这种陪饭的事情圈内不要太多,见怪不怪。

柯奂如

柯奂如,片中是张钧宁的好友,却因情绪失控、暗度陈仓跟豆导对上了——都是寂寞惹得祸。她最初引起注意是在《流星花园》中的小滋一角,一个漂亮刁蛮的富家小姐,和杉菜争道明寺。她在郑文堂2007年《夏天的尾巴》中被学生爱上的女老师。

张钧宁

张钧宁的外形相当不错,以主演《白色巨塔》出名。《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筹备到完成的两年间,她还主演了钮承泽的偶像剧《我在垦丁*天气晴》。影片让她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并不为过。

团队

片中红豆公司那帮小弟像信弘,即执行制片蔡信弘,小连是企划连奕琦,另外伊森、阿佩、颖仪等人分别是影片的场记、制片助理、行政统筹。他们就相当于在演整个片子的主创团队,节约了整个预算成本。

街头采访

宣传里那些拉来客串的明星如小S等大部分出现在这里。开头被问及了快乐问题以及对整个社会的看法,对应要拍摄的《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临近结尾是每个人对开头答案的必要补充,对钮承泽的看法也被加入,从而完成叙事中心的最终转变。应该说影片到了后半部分就完全是豆导个人的事情,跟他们要拍摄的片子关系不大。

生存不易的钮承泽

钮承泽电影里问老妈借钱,金马奖得了一个会外奖时特别感谢老妈,那一碗酸菜宽条面的母子恩情确实很是感人。钮承泽的演艺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拍完《唐朝绮丽男》后一度找不着位置,浮浮沉沉十几年,直到转变角色当了电视剧导演,这才迎来了事业第二春。私生活上他也一度放浪轻狂、挥霍青春,正如影片里对张钧宁坦白说的无所不干,还好终于是能够重新振作,回到电影的道路上。

2006年《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的拍摄过程并不顺利,个人方面他跟恋人毛毛(马麻?)分手,弄得有些焦头烂额。钮承泽想要跟陈国富还有周杰伦合作电影宣告失败(后来的事情是这样,陈国富是本片监制,周杰伦自己当了导演),电视剧方面《求婚事务所》后也休息了几年,直到《我在垦丁*天气晴》开拍(编剧之一的王小棣导演也是本片监制)。

对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从电视圈到电影圈、简单的跨行回归,甚至会引来“拍得还是像偶像剧”等不着轻重的评语。可只有钮承泽自己才能体会这部影片对他意味着什么,第一次?得大奖?高回报?如果要走其他路线,他完全没必要来蹚这浑水,可以弄些其他青春校园同片,个人认为即便他拍那类题材也可以拍得不比现有可见的差,但无聊矫情太没意思。

另一点难能可贵之处是影片并未脱离现实,玩个没心没肺。相反,它的创作起因可能就是对政治和媒体的不满,要以一种无聊的破坏冲动来颠覆它们。结果对于焦躁群体的担忧反过来作用在了个人身上,如同被深度感染,造成豆导近乎崩溃、作出反省。电影虚设的结局是钮承泽依然要围着金主团团转,再一次的情非得已。

所以《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里的很多东西就是钮承泽本人的心路历程,可能有添加和编排,但用一句俗套的话,他彻底地出卖了自己。这个说法和行为可能有些乖巧,但比起不思进取或自甘堕落都值得肯定。一个有想法的导演应该得到赞许,期待钮承泽拿出不止一部的电影新作。

另见1&2:
【1】http://www.douban.com/review/1490328/
【2】http://www.douban.com/review/1493530/

 2 ) 快乐的问题

   今天身体有恙,元气小伤,晚上步行去吃了蒸功夫,那里的煲汤是广东式的,我超喜欢,感觉喝完那热汤后,精力恢复许多。有个片周末下了没看,于是看看,是台湾的,我对台湾导演、台湾片都是蛮喜欢的,因为很多中国传统的意境都在那些片中有很好的传递,让人动心。反观大陆电影,能让我欢喜的真的很少,中国人的艺术表达总是写意较多,比如诗歌,简单几个字的组合,却让你心中顿生茫茫大漠、幽林虫鸣;比如国画,白纸黑笔,只是简单的粗细线条,只是墨的浓淡,却让人看到远山近水、江中钓翁。但大陆罕见有这样的电影导演,能让我体会到传统中国文明带来的一些感觉,李安这个台湾人就蛮厉害,他的家庭三部曲我都很喜欢,很中国,蒋前总统中正先生说得没错,台湾这个小岛,真的承载了中华的正统。

    片名叫《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导演是钮承泽,我看片很少关注导演,演员什么的,但这个人我知道的,因为一个叫《征婚启示》的片里,他有出演,很是搞笑的一个人,看他姓氏就很清楚,这个家伙祖上是东北的野蛮人,满州钮祜禄氏。对了,李安习惯用的郎雄,姓氏看也是东北野蛮人,一口地道的北京腔。真有意思,连着看了几个外省人的电影,还都是老北京儿。

    这个片子拍摄手法很写实,动不动来个摇镜头,还抖一抖,搞得很“记录片”,不过这个故事就是要讲记录片的,说一个导演想拍个反映台湾社会现状等等的“假记录片”,结果遭遇到一连串的麻烦,没资金、自己乱搞被发现、老婆跑了、剧组惨淡到要散伙……一个40岁的男人,有点名气,光华外表下却藏着诸多的无奈与窘迫,用当下较比流行的话说:“活得真累”。虽然这个主角是个40岁的男人,我在看的时候,却不由自主地发笑,似乎他演绎的角色,模糊能看出一点我自己亦或更多男人的无奈,我的笑也就很复杂,有同情的、有心酸的、有共鸣的、也有无奈的。所以,虽然这是个电影,但我坚信,这个片80%甚至更多,完全可以算是“记录片”,是经过构思与剪接的记录片。比如片中人物,我最后看演员表,都TM真人出演啊,甚至他妈,就不知道这个宁宁是不是真是他马子了,要真是,嫉妒呢,那小姑娘蛮好看的,好象年纪还不大。

    片头片尾都采访了些人,有可能有事先安排,比如我就看到蔡康永和小S,都是同一个问题,有关快乐的问题。所以看片过程中,钮祜禄同学的种种遭遇,让我不由地想到一个人——乔达摩·悉达多,中国人叫他佛祖。乔达摩·悉达多自幼无忧无虑,过着“何不食肉糜”的幸福生活,当他偶然一次碰到穷苦人时,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更多的人并非想他那么幸福快乐,于是他开始为世人寻找“快乐”,于是,他的一次顿悟使他成为了一个延续2000多年的宗教教主。我不知道钮祜禄同学是否也是想在这个片中表达这个诉求,他肯定不会只是为了肤浅的演绎下台湾娱乐圈的混乱与黑暗,因为我觉得他演得很真实,很出色,所以,我得高看他一点。

    快乐是什么?其实答案简单到妇孺皆知,佛祖也说得很好了。但为什么世间依然如此多的不快乐?为什么明明知道答案,却依然放不下?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来这世界走上一遭,或许就是为了证明一下人的愚蠢与可笑吧。人是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的,这些欲望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谁能想象,为了长生不老,中国人却发明了火药接着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战争史?谁能想象,仅仅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商业利润,英国成就了其“日不落帝国”的地位?谁又能想象,伟大的成吉思汗向西远征最初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抓住羞辱了他的花剌子模的苏丹,结果摩诃末苏丹没被抓到就死了,但速不台的远征军却一直杀到了多瑙河畔,引发了欧洲君主们的集体恐慌。其实,快乐与不快乐,就是这样互相依赖的,在欲望的驱使下,快乐与不快乐,总是不断变化与升级,不快乐,想快乐,快乐了,想更快乐,结果是更不快乐。成吉思汗快乐嘛?他成就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帝国,但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子孙将不再拥有他创造的伟大,你说他临死前该是种什么心情?我想肯定不是满足的,他是还想多活500年的。

    仅仅知道“道理”是没用的,关键是对于“道理”的承接方式与态度。就好象嘴上永远挂着“爱与奉献”的人永远不肯让你看到他背后在做些什么一样,人类更喜欢教徒一样虔诚地接受“信仰”,却行使着另一套世俗的规则。《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很可能只是在述说生存之道中的种种情非得已,但透露出的,却是人是否愿意面对真实的自我。钮祜禄同学最后改头换面,打算重新开始,但他是否真的正视自己了呢?片中其实没有交代,留下无限想象空间,让观众自己去回味。因为这本身就是没有答案的,因为身处这个纷杂的世界,我们很多时候就是“情非得已”。

    这个片蛮好,蛮真实,建议大家都看看,别以为娱乐圈的事离自己很远,这个社会,不论什么圈子,都在行使着本质一样的游戏规则,规则就这样,接受不接受,是你的问题。要么,你重新制定规则,就这样简单。

    另外一点,妇女同志们在看片时一定不要对号入座,要相信自己的男人,即使男人有错,只要他是爱你的,你就该接受他,相信他。但我这样说也白说,女人渴望栓住男人或许就象男人渴望更多女人一样,这样的欲望根本无法克制,呵呵,正以为无法克制,所以,痛苦开始了。

 3 ) 男人四十,华丽暗疮,情非得以?我了。

故事其实是这样的:

“妈,我快四十了也,要创作啊!!”

一直走偶像派的导演,
哦,顺便说句,导演是个男人,
突然要走实力派了,要创作一个有深度的电影
于是,他就做了一些快四十岁男人有所不为但必为的事,

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影响是深远
后果是严重

拉赞助,间接拉了皮条,
寻找爱,顺便关爱了女朋友以外,还包括了女朋友的好朋友

四十岁了去咨询心理医生,
得到了一个要坦诚的答案
坦诚,也许是对的
但是问题是之前他并不觉得不坦诚是不对的
突然之间有人扭转了他的心态,他心软了 ,他妥协了
而且他也接受了应该坦诚这个决定
所以他快四十岁之前做了他最不擅长的事
坦诚

等等等等

总之,所有生活的一切给整的一塌糊涂

其实剧情本身并无任何的吸引,

男主角长的一张春耕脸。但身边美女无数到是一个的看点
就连到了最后,绝望的他仍然想证明自己,而想强行占有曾经的女朋友
却发觉曾经的女朋友蔑视的他,连抵抗挣扎的欲望的没有时
男主角的脸扭曲的时候,更是突出了可怜又可悲的这一点

男主角的女朋友叫马麻

马麻不行找妈妈

男人向女朋友解释坦诚他轧了不少"纯洁的男女关系"爱做的事,包括她的好朋友的时候我想笑,脑里就想的哪个陌生台湾字:轧(整一个得了便宜还卖乖)

男人向妈妈哭诉的时候我也想笑,他们不爱我````小朋友们欺负我

社会的错,心理医生的错
当他在叨叨絮絮的时候,我总是想笑
永远都是别人的错

有句话叫:男孩要走多长的路才能被称之为男人
我看着哥们够呛,起码都是一长征。

影片最搞笑的还是去看那个心理医生女人
医生说:你要是不按照我说的去做,我想我也帮不到你。
真是佛是你鬼也是你,怎说都是理。
人类在没有出现心理医生这个行业的时候
其实地球也是照转的
现在我明白了什么叫: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部片子其实整就是一个:无病呻吟


你丢他到索马里饿上几天
你让他回来再谈下他的理想
他的理想就是一块馒头


男主角为了他的理想而尽一切努力
但是金钱方面,看来还是计划了一部分资金,
让他可以泡吧喝酒,吸粉泡妞,交际应酬

我会去想,如果换做是一个生活中的快四十的普通男人
他会是怎样?
3班倒,2点一线,
背着老婆存点私房钱买烟喝点小酒?
偶尔窥视下夏日大街上小姑娘的后腰蕾丝边?
为了自己的理想终于攒够了钱给自己买了套《马克思列宁理论全集》?


影片的最后,
马麻说:我开始不相信男人
我想:得了,所有的都齐了!
我靠,就是因为有这种男人败类存在
老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上前颤抖的问句:姑娘,有男朋友吗?
MD,现在还得多问句:姑娘,有女朋友?!!!

据说,本片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欢迎
一个影片你要是喜欢
我想那是因为有共鸣
所以我想在业内欢迎,也是有业内的道理的


谁都需要爱
但是做人不要贪心,也要学会珍惜

影片末端,丫跟我玩变身`````````?
丫的龌龊过瘾后才想清纯
是不是太晚了点?

末尾,我突然想到一个小故事,刘德华说过,拍过很多与性感惹火有大胸无大脑有关,大俗票房导演王晶
"你以为王晶拍不出所谓有深度,有思想的电影吗?王晶毕业于中文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王晶曾说过,他自己是什么不重要,最重要是观众眼里,他是什么才重要."

最后
我觉得本片不能说特假
但是我不觉得它是一五一十
片子一开始就在装的让观众觉得它是在真实

但本质
其实还不过是
狗皮膏药下的华丽暗疮

 4 ) 去伪存真

一开始有点不习惯这样的看似纪录片却不是纪录片的风格。因为无从辨别哪些是真的哪些是编的。

看着看着就完全融入了。体会到娱乐圈的辛酸、黑暗、无奈、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外表的光鲜亮丽掩饰不住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

钮承泽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不快乐负责。”的确,快乐或者不快乐,是可以选择的。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也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担起责任。有的时候我们只是因为懒得去改变现状而放任自己不快乐,纠结在现状中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知道某些改变能让自己快乐却不愿意去实现。

活该。

这部伪纪录片很真诚。现实确实是残酷的,要去面对,要承认它的残酷。但快乐是自己的,你有权利选择,有能力实现。

 5 ) 成也孙子,败也孙子。

几乎从来不看台湾偶像剧的我,这下恐怕要永远记住钮承泽了。这位“豆导”演的实在太逼真,即使能够感受到摄象机随时切换的镜头,以及几位演员彼此过戏的成分,我仍然觉得这部伪记录片里的真诚无时不刻地在打动着我。

当然,开始时只是觉得痛快。想拍一部电影的不容易和圈子里的人之不靠谱,我听到的和我见到的,几乎都和“豆导”呈现的如出一辙。这恐怕也是他在电影里要表现的,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其实说白了,只是发生的人物和发生的时间地点不同,而那些事件,恐怕没有一个是虚构的。

所以,我说这部电影很真诚。屌,操,干是口头禅,但是并不浮夸,一点都不。想要在圈子里混下去,夜店,K粉,召妓这是家常便饭,所谓应酬和逢场作戏,还要回家教育老婆这是工作。不然咧?跟投资方死磕,跟拉皮条的一样让女演员去陪投资人吃饭,然后砸十几万陪着吃喝玩乐最后不过才收回一百万,一百万新台币,才二十万人民币,刚够拍个屁阿。

你看,开始的时候我看着钮承泽一付雄心壮志H到不行滔滔不绝讨论剧本的样子,就想起了我认识的某位不知名男导演,那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的翻版。都对电影有着无限的梦想和热爱,都想用犀利的视角讲述一个另类的故事,但是用电影里面找投资的胖子的一句话说:要是找钱那么好找,我自己都当导演拍十部了!所以,不是没有好导演好剧本,只是好导演好剧本,也未必有人愿意给出钱。这年头,钱是大爷啊。

等再转回感情,又是一个敏感。娱乐圈里演员和导演上上床就如同随便来家里串个门吃顿便饭,相处的好了没准儿回头还能亲亲热热若无其事地当好朋友。所以发生“车震”这样的事情,“导演在车里给演员讲戏”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实在很搞笑,你看,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就貌似有导演半夜在酒店房间给女演员致电所说的一样:来我房里,我要给你讲讲戏。。。基本上,这句话现在都已经被情人们用来做前戏时互相挑逗的用语了,现在连上坟都不能烧报纸了,还能骗得了谁呢。

张均宁和钮承泽之间的戏做的很足。两个人都演的好,之间的那种张力表现的很到位,简直都让我以为他们两个真的是一对恋人,真的一起有过这样的经历。可是又觉得如果真的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再面对的时候重新回忆是一种残忍,并且不可能再将那样的痛苦展现出来一次。钮承泽成功的将“豆导”的那种无奈表现的很淋漓,内心其实不想但又没办法 ,坏的其实不是我的本质,坏的是我做人不够坚定,控制不了自己。最无语的是他与张均宁最好的朋友上床,那么顺其自然就上了,简直不可原谅。

女人很怕一个男人在身体上没有原则,轻易就动摇,说做就跟别人做了。因为你知道他就是那样的人,他的内心真的爱你,但就是身体不听话,压力大的时候,或者寂寞无聊的时候,苦闷彷徨的时候,就又禁不住跟别人去开房。男人最怕女人投怀送抱,略有姿色的女人只要撒娇发嗲顺势一倚,瞬间就缴械。爱上豆导这样的男人其实是一种不幸,因为你恨他,却又没有办法真的怪他,因为你懂他。因此更加委屈。片子里张均宁号啕大哭的时候,我看到眼泪掉下来,因为能感受到那种痛心,他们之间的那种痛是每个真正经历过恋爱的男女都能体会到的吧,简直整个心都碎掉,打也不会解气,只想让对方赶快消失掉,然后哭得说不出一句话来。之前他们互相指责对方传绯闻的时候,让我想到演艺圈的男女恋人之所以不能长久,可能真的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比较混乱,而他们本身又是太随性的人。

看到快结尾的时候,仿佛一切风云突变乾坤逆转,男主人公大彻大悟放下人生“贪嗔痴”种种业念,回归本我,进入心灵修行的至高境界。我还在暗暗揣测,这片子最后莫非竟也回归一个当下十分流行的“灵修”主题,怎么就这么光明正义充满温暖的光芒?莫非结局也许有个意想不到的反转?

结尾的时候,本来已经淡然一切的豆导,又一次被推到了KTV的房间,面对群魔乱舞张牙舞爪的小姐,还有笑得狰狞的投资方。为了给公司补税,他再一次面对“情非得已”的状况,投资方说:K粉还是不K,K就有几百万的赞助,不K就没有,你自己选。

靠,看到这里,我真就想说:大哥,你还真贱,咱就不能不拍电影了么。干什么不好非想拍电影,这年头,电影是人拍的么?干什么不好非想当导演,这年头,导演是人干的么?干什么不好非要做演员,这年头,演员仍然还是下三滥。混不出来的都是孙子,混出来的都装孙子……你说到底有啥想不开,干什么不好非要混演艺圈……

下次要是再有人说我就跟他急,你才是演艺圈的呢,你们全家都混演艺圈。

 6 ) 一切都有道理。

成功的,或者说有意义的人生大概是这样:要勇于挑战自己,要诚实面对人生。
所以心理咨询师可以轻轻松松的说,你应该去坦白,把你以前的错都承认。之后她可以再道歉说我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可是你难道觉得以前那样是开心的吗?你不如再看看坦白之后带来的变化。
于是你接受了这个理论。
你洗心革面,剪一个正常中年男子的头发,戒掉毒品。
然后你发现你的女朋友即使很感谢你的坦白,即使她已经原谅你,可是她还是受到了伤害,还是没法再和你在一起。
你的性问题解决了,不过方式是你学会了打坐学会了参禅所以心静了不需要了,还是和女朋友没有关系——虽然你的确不再去和别的女人鬼混。
于是你也决定不再借着拍片发财,你要认真朴实的拍片子,你决定你要改拍一部真正可以表达内心的、真实的片子,
可惜你诚实报税后公司要补200万的税,而你公司那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逼得你最忠诚的员工流眼泪。
这时候金主提出你吸一管白粉得200万,看着面前400万的现金,你该怎么办?

道理就是:不管你要拍部怎样的“真实”电影,妈妈可以真实的不好看,你可以真实的长得寒碜,但女主角得好看还要样子清纯,来撑场面的友情客串得多牌得大,还有就是千万要注意在某个环节要借着角色的语言说:“我这部片子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当然也有一些是我看过的身边的故事我把它加进来。”反正这事得让它搞成“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不然官司打不清。

所以,你开了个很好的场,中间节奏掌握的不错,可惜收尾的时候你必须草草结束,因为你还是拿不准应该“真实”到什么程度。

 7 ) 男人真命苦,女人很凶猛

昨晚为了换换脑子,看了《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以及《在恒河里游蝶泳》。
前者最早是听范晓萱说的,她为这个片子做音乐,
后来又听周迅提过,她在里面演了十分钟。(可惜成片并没有看到)
一开始,钮承泽就不断提醒观众,这是“伪纪录片”:
好玩就在难分真假,看完了我忍不住去查——张均宁到底是不是钮承泽女朋友啊?
即便是假的,拍出来的,可是那种真实的成分实在太有意思,
比如他和屈中恒谈戏那一段儿,屈中恒得知自己要演一个自焚的人,
惊魂不定啊,但是又必须掩饰,必须维持第一次见一个导演的演员那种面子功夫……

关于电影,有句著名的话:
摄影机存在,是为了被忘记。
在纪录片中,会牢牢的提醒观众:摄影机是在场的,这是真实的。
而在伪纪录片中,摄影机是被遗忘的,但是同时,你又强烈的感觉到它“在场”,就像被偷拍。
这种“缺席”同时又“在场”的感觉真的好好玩。
这两年伪纪录片很流行,我觉得以后会越来越流行。

电影的表层有很多吸引人眼球的东西:
一个导演为了扎钱,叫一个女演员去和大款睡觉,
一个晚上又是吸粉,又是招妓,大款才撇一百万,妈的这一晚他已经花了十几万,
心情不好找过去的戏里的女无名氏“上山”,搞了一次车震,
记者拍到了,说是在和女演员在车里谈剧本,
童年伙伴成了黑社会老大,老大说:“你他妈还想当李安,我还不想混黑社会咧!”……

但是在这样的外壳下,其实竟然写的是感情经历:
出轨之后,决定向女朋友跪地坦白,自己和她最好的女朋友上过床。
那种疼痛,那种厮打,无论是背叛的一方或者被背叛的一方,都痛入骨髓,
这种经历,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
他抛出来的,是每个人的死结。
我看的时候飙泪,没什么可说的,太真实了。

男人很无奈,女人却很凶猛:
《在恒河里游蝶泳》是讲一个在日本社会碰壁的女孩,
不顾一切跑到印度,乱七八糟状况百出的旅程,
在就在这热闹混乱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信。
最终跳进恒河,游出美丽的蝶泳。
除了印度的风光,异域的风情,给我最大的惊喜其实是演员:
长泽雅美在我心里,一直是清纯的乖乖女,
但是在这部片中简直是完全外放,肢体语言直接,可爱得不行,
一直怪叫着演完全片,充满爆发力。
实在是太厉害了!

 短评

看到最后才想起来,原来编剧之一是我朋友。真实得有点可怕的片子,豆导果然有实力!

7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推荐

脏话在最后自白中几乎不见。不知道那个改变了什么,戒酒戒烟戒女人,可逃出圈子了么。马麻要继续麻木么。

12分钟前
  • twopersons
  • 推荐

"你TM想做李安,我TM还不想做黑社会呢."

17分钟前
  • 一瞬之梦
  • 力荐

惊讶的与今天看得另外一部片儿的主题吻合,想的都是doc的那句“Dear Jesus, i don't know what makes people live such miserable lives"。(或者,干,这世界TMD怎么了,操!)话说,还是很想吐槽,豆导,你啥时候才能不那么爱演啊!自恋之集大成之作,简直都想扣一颗星了。。

19分钟前
  • 推荐

我最喜欢的是豆导和张均寗在餐厅那一节,张均寗说:现在想起来,还真感谢你当时的坦白,要不,整段感情都像是一场欺骗.另:豆导哭得声嘶力竭的时候,我被那只路过的猫弄笑场了。不好意思。

23分钟前
  • A-sun*
  • 推荐

IMDB之这样的台湾片还算可以,比那票神狗同志青春校园音乐好多了。。。

2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人之所以不快乐,都是因为自己心里面的贪嗔痴,不是任何外在的原因。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不快乐负责,政治的、媒体的、社会上的所有乱象都只是反映我们内心的不平静而已…

2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越到后面越变味

2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What.On.Earth.Have.I.Done.Wrong.2007.PROPER.DVDRip.XviD-BACKUP

30分钟前
  • 金英俊
  • 还行

钮承泽总想做什么都不在乎的大丈夫,最后还是一个什么都放不下的小男子,活到现在也跟风一样的男子没关系,那都是天生的,所以他不快乐,名字就难受的,心软混什么黑社会嘛

32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个人情结超严重。

35分钟前
  • 萝拉
  • 还行

本片以伪纪录片的方式,电影游走真假之间,真实诚恳地呈现生命挣扎,并将男女情感中“坦诚”的重要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加上对现今社会与政治幽默嘲讽,带出台湾当代社会许多光怪陆离的现象。

38分钟前
  • 北极星
  • 推荐

贪嗔痴,放开了是不是就能容易点?只是钮承泽配张钧甯好怪= =

42分钟前
  • 小锡兵
  • 推荐

伪纪录片的逼真程度直超纪录片。一个向生活不断撒娇的人只会把人生搞成一团糟。撒娇的借口真的可以很多,事业压力吖、一时糊涂吖、情非得以吖、或者寻找原生家庭的伤痕与罪咎,小时被妈抱少了吖……借口只要想找,总会有的。只有不再给自己找借口不快乐的那天,快乐才会来。

4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快乐和不快乐只是一念之间,所以还是好好的选择快乐,好好的过好每一天。台湾电影中很有诚意的一部作品。加上艋舺,钮承泽算是地地道道的文艺青年范,游走在资本市场和文艺坚守的纠结边缘。另,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当年没有考电影学院的方向正确性。以上。

48分钟前
  • 韬子@Tower
  • 推荐

社会乱想 社会乱象 钮承泽就是钮承泽 龙套都很大牌 面对无奈的现实 最终的结尾反倒显得异常黑色 台湾男人骂脏字还真是别扭而难听

51分钟前
  • Bill
  • 推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xNzI2ODg=.html

54分钟前
  • 蕾蕾
  • 还行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负责。)别告诉我这是真的!别告诉我这是真的!别告诉我这是真的!(你怎么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加倍地还给你。)别告诉我这是真的!别告诉我这是真的!(每个人的生存之道,都有其情非得已的地方吧?)别告诉我这是真的!(你在乎的事情越多,你越容易不快乐。)—— 2020.04.09:昨天看《康熙来了》12.01.11-钮承泽“爱”的树枝状,然后冒出了重温《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的念头,今夜便找来观影:1.初次看片时对片中一众卡司以及采访片段出现的蔡康永与小S都比较陌生,如今反倒因相对熟悉了些而增加了人物角色的代入感;2.和2015年的《下众之爱》一样,电影的故事情节让我对梦想之路的某些现状产生心酸、嫌弃、无奈、畏惧等心理;3.采访了Ella却没有Selina和Hebe;4.台词里脏话太多,有时还是会听得不太舒服;……

5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很巧妙,借伪纪录片的壳,避免了拍成诉苦片。

1小时前
  • 衫弃
  • 推荐

灵修辅导广告片。重要的事情不是在于做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安置它在生活中的意义──解释就是这么一回事。虽然是一部有点矫情的伪纪录片(为什么台湾人总是那么纠结亲子关系),但至少纽承泽坦诚得很可爱。

1小时前
  • 全都是风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